由香港大學(港大)中國商業學院主辦的「2025未來趨勢論壇」於4月13日在港大陸佑堂成功舉行。來自香港與内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及行業精英齊聚一堂,深入探討並剖析新時代背景下的政治、經濟及科技發展趨勢,聚焦挑戰與機遇交織的時代特征,為與會者提供了前瞻性洞見與實踐路徑。
在論壇期間,港大協理副校長、中國商業學院創始院長劉寧榮教授,發表了題為「關稅戰:改寫歷史的中美之戰」的主題演講。他深入剖析了中美貿易的現狀及其對全球局勢的影響,並探討了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以及中國應對全球經濟治理與多極世界構建的策略。劉教授強調,中國需要把握「兩個統一」原則,即建立統一的大市場和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推動國內消費市場的繁榮,從而在關稅戰中突出重圍。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張維迎教授,在演講中深入探討了經濟增長的表現形式及經濟發展的內在原因。他指出凱恩斯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等常見理論存在诸多誤區,並強調經濟發展的真正核心在於企業家的創造力。張教授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未來的增長模式將更強調創新驅動的重要性;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將成為推動經濟前進的關鍵力量。
港大法律學院政治理論講座教授貝淡寧教授就「中國的政治模式」展開演講,深入分析了中國政治模式的獨特性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提出了賢能政治與民主政治融合的新思路。
論壇亦聚焦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創維集團/開沃集團創始人、創維商學院長黃宏生先生,作為中國内地家電行業的領軍人物,以創維集團37年創業歷程中緊抓科技、新能源、大健康三大工業與科技革命的機遇為例,指出中國企業正迎來全球化的全新機遇。企業需深度挖掘全球市場的潛在需求,通過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開拓國際市場,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品與品牌,從而實現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進一步突破與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博士,探討了「中國企業出海戰略中香港的角色」。他強調,香港背靠14億人口的內地龐大市場,同時憑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普通法法治體系及頂尖專業人才資源,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撐。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協同,將進一步強化香港「超級聯繫人」的功能,協助企業精準鏈接國際市場資源與規則,推動中國經濟與全球產業的深度融合。
「AI競賽」專題圓桌論壇環節的嘉賓均爲中國AI領域的新銳人物或AITop50獨角獸企業的創始人。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副院長林詠華女士,冰鑑科技創始人及董事長顧凌雲博士及聲通科技董事長湯敬華博士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發展及其對經濟、社會與商業模式的深遠影響,爲與會者呈現了一場前沿科技的思想盛宴。林詠華女士強調,語言模型還僅僅是大模型的起點,多模態模型(如圖像生成)、具身智能(機器人)及AI for Science技術仍在演進,構建「多元化、開放的全球AI供應鏈」是平衡技術競爭與發展的關鍵。顧凌雲博士指出AI出海需關注不同區域的市場需求,考量行業適配性、人才競爭、地緣風險、宗教與倫理等因素。湯敬華博士提出AI應用需轉變傳統思維,接受非百分百準確性,通過人機協作提升政府服務效能與政企合作質量,最終實現技術與城市治理需求的深度適配。
本次論壇匯聚跨領域精英,通過高層次對話與前瞻性分享,為與會者揭開時代發展的層層迷霧,提供洞察未來的智慧鑰匙,助力各界人士在新時代背景下把握機遇、创新前行。未来,港大中國商業學院將持續深耕企業管理人才教育項目,助力中國企業家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實現能力躍升、為推動中國商業的創新與繁榮貢獻專業力量。
關於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HKU Institute for China Business)成立於 2010 年,旨在促進中國商業文明發展,以中國智慧和全球思維探尋可持續的中國商業管理模式,以人爲本開拓創新與現代化的中國商業教育,爲改革和開放的中國培養具全球視野的中國商業管理人才。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是香港大學踐行「爲中國而立」創校宗旨的實際舉措,已成爲港大進入內地培養跨學科專業管理人才的先驅。學院面向企業家、創業者和經理人,注重課程的專業性、前瞻性、實戰性和實效性;強調社會責任、創新精神、明辨思維與互動學習,系統地建構學員的專業深度、知識廣度和未來高度;迄今已培養兩萬多名中國商業管理人才,遍佈各行各業。
面對變化不定的世界新格局與地緣政治,創新永遠是不確定的時代裏最好的反脆弱戰略。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在原有的專業課程及高管課程基礎上,踏上新徵程,發展ESG中心課程、家族辦公室中心課程及跨學科的PPES(哲學、政治、經濟與科學)全球訪問學人課程。學院將持續秉持開放的傳統,突破思想圍牆,賦能專業協作,彙集學界名師和業界精英,拓展創新視野,努力成爲中國發展和世界進步的推動者。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
網站:https://icb.hku.hk